黄鼠狼偷吃鸡,该怎么对付?
发布时间:2022-09-20 22:40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标签: 在 对付 居 乡 偷吃 黄鼠狼 鸡 该 怎么 小菜
乡居小菜在农村生活,说到黄鼠狼并不陌生,而黄鼠狼跟其他的动物一样是生活在野外的,一般是吃老鼠或者野兔子,很少吃鸡的,要说黄鼠狼去吃鸡了有可能是它实在太饿了找不到吃的才会去吃的,然而鸡被吃了,养鸡的农户有损失,而且还有可能黄鼠狼下次还会来吃鸡,应该怎么做才好呢?黄鼠狼是受到保护的动物,不能伤害它,所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防护,防止黄鼠狼吃鸡:
说到土狗,想必小伙伴都知道的吧?土狗看家护院的本领可是很大的,而且土狗很聪明又忠诚,稍加训练,可以成为不错的帮手,像乡居小菜农村这边,人家专门养鸡养鸭的场地那里都会养几条土狗看着的,有人或者其他的动物走近,土狗一吠叫,人们就会出来看看是怎么回事,而因为有狗在,外人或者其他的动物也是不敢继续靠近的。
所以养土狗来防止黄鼠狼吃鸡也是不错的方法,而且黄鼠狼身上有特别的气味,土狗的鼻子很灵,特别容易闻得出来,黄鼠狼想趁机进去吃鸡也是很难的,加上黄鼠狼那么胆小,土狗吠叫之下,黄鼠狼只能是逃跑了,哪有什么心思吃鸡呢,有土狗在,黄鼠狼想吃鸡的计划多次失败后一般不会再来了;而且黄鼠狼一般是傍晚、晚上出来活动、觅食的,养土狗来防止黄鼠狼吃鸡正合适。
农村厉害的动物之一,当然少不了鹅了,尤其是公鹅,连毒蛇、土狗都怕大公鹅呢,黄鼠狼也是怕大公鹅的;而鹅是吃草吃蔬菜的,很好养,所以养鸡的地方也养一两只鹅,起到看护鸡群的作用,大公鹅平时也喜欢走动啄食,黄鼠狼想吃鸡也是难了。
当然了,鹅不像猫头鹰、土狗、猫那样具有夜视能力的,所以晚上要是黄鼠狼出现,鹅看不到,这点比不上土狗,但是鹅听到动静会发出“昂昂昂...”的叫声,也能吓跑黄鼠狼的。
乡居小菜老家是山区的,小时候也见过黄鼠狼,我们村每一户都养鸡,不过没见黄鼠狼进农户家吃鸡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农户家一般都养土狗的,有些还养鹅呢;那黄鼠狼也就是在村子附近的菜地、山脚下水渠边附近出现,看到人就跑进树林好快,生怕人们抓它。
当然了,我们那边人们养鸡,晚上也会把鸡群赶到专门的鸡舍里关好的,防止有人偷鸡,而门窗关好了,黄鼠狼也是没有办法去吃鸡的;黄鼠狼是夜行动物,傍晚也出来活动了,像提主说的有黄鼠狼吃鸡,有可能鸡群是散养的,傍晚了没有把鸡关到鸡舍里,让那些鸡露天挨着角落休息过夜,这样黄鼠狼是比较容易有机会吃鸡的,所以,之后不能再这样了,傍晚还是把鸡关到鸡舍里关好门窗,要是还没有建鸡舍的是要建一个鸡舍了,不要嫌麻烦。
怎样防止黄鼠狼吃鸡?
黄鼠狼是有名的偷鸡高手,虽然现在很少见了,但是,在我们山区农村还是有的。根据题主的描述,在院子里养鸡,防止黄鼠狼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养大鹅或者土狗,不过笔者觉得大鹅比土狗合适。
土狗
在农村里面,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面养那么几条狗来看家护院。尤其是在以前,小偷小摸的多得很,经常不是你家的鸡没了就是他家的鸭没了,但是家里养了土狗就不一样了,虽然对于一些惯偷没什么用,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敢来,家里有生人来土狗不但叫的凶,甚至还会咬人。
院子里养鸡搭上几条土狗,不但可以防小偷,也可以防止黄鼠狼进来伤害鸡群,但是笔者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土狗咬鸡的情况,尤其是母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土狗咬死。
大鹅
养鸡配上几只大鹅,相信很多去过养鸡场的人都见过。鹅的攻击力也很强大,笔者小时候还被鹅追哭过好几回呢。所以养鹅不但可以有效防止黄鼠狼,还可以防止蛇类进家门。据村里老一辈的人说,鹅粪里面有一种不知名的成分可以使蛇皮溃烂,只要蛇沾到就不可幸免。
而且大鹅见到生人也会攻击,虽然没有土狗那么强大,不过也够你喝一壶了。最重要的是还不会伤害鸡群。
俗话说的好,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除了野外的老鼠,兔子为食以外,还会吃一些青蛙,小鸟,以及昆虫等,偶尔也会潜入我们农村的鸡棚偷食鸡蛋,小鸡,并且有嗜血性,不光吃还喜欢咬,因其极其狡猾,反应迅速,警觉性很高,嗅觉十分的灵敏,很难捕捉到,所以农村养鸡的对黄鼠狼这种动物可以说是恨之入骨!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防止黄鼠狼吃鸡呢?
以前农村的黄鼠狼猖獗非常的多。不过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黄鼠狼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在2000年以后,黄鼠狼正式加入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以后,数量终于有所恢复。而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这两年环保力度的加大,农村环境也在逐步恢复,一些久违不见的小动物也是越来越多,所以有些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这两年黄鼠狼的数量呈上升状态。黄鼠狼偷鸡吃鸡的现象也就避免不了的出现了。
由于黄鼠狼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随意捕杀是要承担责任处罚的,所以一些被黄鼠狼偷鸡的农户会比较头痛。打也打不得,抓也抓不了,怎么才能够防止黄鼠狼偷鸡呢?下面分享三个比较方便实用的驱除黄鼠狼的找方法。小方法,据说做好了,黄鼠狼看到会绕着走!
养鹅:生在农村的人我相信都体会过大白鹅的“凶残”,鹅是领地属性很强的动物,对于擅自入侵的人和动物会毫不留情。最可怕的是,鹅这种动物是有名的“睁眼瞎”,看到物体会缩小,在它的世界里没有比它大的生物,所以鹅不怕人,更不怕黄鼠狼,而且还会有很强的主动攻击性。
在农村也有黄鼠狼怕鹅粪的说法,认为黄鼠狼的脚掌踩到鹅粪会烂脚掌,所以黄鼠狼会特别的怕鹅。其实这是谣传,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黄鼠狼怕鹅除了大鹅的战斗力爆表以外,这味道。也和它的性格有关,黄鼠狼胆子特别的小,只敢攻击比它小的动物。所以家里养鹅可以防止黄鼠狼偷鸡。
养狗:狗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看家护院不在话下。以前在我们农村都会养上一条狗来防贼防盗,而黄鼠狼因为只敢袭击比它体型小的动物,另外黄鼠狼比较小胆,狗的听觉灵敏,受到外敌入侵会提前狂叫预警,所以家里养上一条土狗,稍加训练防止黄鼠狼偷鸡也是不在话下。
养大黑猫:猫和黄鼠狼都是属于食肉动物,它们虽然不是天敌,但是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捕捉老鼠。黄鼠狼性情凶残,但是大黑猫发起威来也是谁都不怕。在大黑猫的眼里,黄鼠狼就是一只大老鼠,虽然黄鼠狼比较狡猾还会放臭屁,速度和灵活度性都差不多,但是黄鼠狼和大黑猫的战斗力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成年黑猫的猫爪和猫齿都有很大的杀伤力,而黄鼠狼犬齿太小,杀伤力较弱,同等体格下的黄鼠狼根本就不是黑猫的对手,何况黑猫一般体型较大,野性较足。听村里人讲,以前家里喂鸡为了防止黄鼠狼被偷,所以就会养上一只大黑猫,不光可以逮老鼠,就连偷鸡的黄鼠狼都会被咬死,所以想要防止黄鼠狼偷鸡,可以在家里养上一只大黑猫。
总之,黄鼠狼目前是三有保护动物,如果发现我们最好不要去擅自捕捉,可以预防为主。另外黄鼠狼其实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属于益兽,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一只成年黄鼠狼夏天一晚上可以捕捉7~8只老鼠,而且黄鼠狼也是很少偷鸡的,除非在饿极了的情况下才会冒险偷食。所以我们对于防止黄鼠狼偷鸡最好还是预防为主。
黄鼠狼是个即狡猾又残忍的家伙,本人深受其害,我家是独一户靠山近沟刚搬到新房住为了增加点家里收入,卖了200只小土鸡,30只小鹅当时家里没有别的收入,指望到年底能出点钱,盖鸡舍,鹅窝,每天精心放养,小鸡小鹅也一天天长大,可有一天圈鸡时发现少了十多只小鸡,四处寻找也没找着,以后的几天内又丢了十多只,我就怀疑是黄鼠狼所为,为了安全起见暂时不能放养了,改为笼养接下来似乎相安无事了几天,在一个风雨雷电夜晚听到鸡叫声,等我到鸡笼边发现有三四只黄鼠狼从笼里窜了出来,鸡笼被弄开了一个口子,这次偷袭造成30多小鸡被咬死,损失惨重,半月之内损失近百只小鸡而且多半是咬死并不吃,即心疼又奋努终于要开始收拾这些可恶的家伙,要不然鸡是养不成了。到市场买了20个大号老鼠夹子埋在笼子周围并伪装成原样,我到要看看它们是怎么被夹住的,可自从下了夹子以后黄鼠狼似乎消失了半个多月没有来难到被它们发现了,但我相信它们会来等一直等,终于在第20天的夜里十二点多钟,鸡笼处有异常响动头灯照处三只黄鼠狼落网,被夹子死死夹住,就地正法报了失鸡之仇,事情并沒有结束老黄的报复来了,有人说过黄鼠狼记仇我终于信了,养到一斤多重的鹅仔失踪了20多只,30只鹅仔几乎全军覆没连一个鹅毛都没找到,为了彻底消灭它用了很多办法,等有时间给大家一一介绍,这场战斗历时三年才宜告胜利,到现在鸡都不用圈养住在树上,一年养二三百只在也没有黄鼠狼伤害了,有人说什么黄大仙,不能杀等等传言,纯属胡说八道对待这种不法之徒,杀无赦。
怎么样防止黄鼠狼吃鸡?就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里面推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现在黄鼠狼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偏远的山区里面也逐渐的减少了数量。
那既然有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它呢?
对于这种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如果能上面养殖鸡很多的时候,特别是在山里面养殖这些土鸡,或者说专门有一个养殖场靠近大山的附近。经常会有这些黄鼠狼冲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在外围装一个电网。也就是那种捕鼠的电网。
装好电完之后不仅能够防止黄鼠狼的进入更加能够防止老鼠经常的到整个我们的养殖场里面搞事情。
当然也可以防止其他的,比如说蛇类以及其他的动物野生动物的进入。
其实黄鼠狼是很容易受到惊吓的。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养殖场里面养一些土狗。
农村里面养殖的如果他的养殖技术不高,只要有吃的,他基本上都能够生长。那然后在农村里面养只多只土狗,那么就可以让这些黄鼠狼也闻风丧胆。
因为稍有一点动静,土狗都会追着出去,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只要你散养土狗,基本上黄鼠狼不会敢靠近你的场地。
这个确切的来说是比较现实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毕竟在农村里面养只土狗,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事情。
对于这个情况,我个人的看法,假如对于装一些电网,可能会比较需要大的投资。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装一些诱扑的装置。
比如说夹子陷阱之类的。这些装在我们鸡舍的周围基本上只要他运气不好,就会碰到这些陷阱,碰到这些陷阱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被抓住。
所以防黄鼠狼之鸡这个问题,我个人来看,提出以上三个看法三点的判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谢邀:黄鼠狼是国家野生保护动物,而鸡不受国家保护,黄鼠狼不饿是不会偷吃鸡的。
黄鼠因为偷鸡吃你将它打死你就违法了!谢谢。
不请自来!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而黄鼠狼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形象并不并不高大上!常常被灌以偷鸡贼,又常常把它于神灵,大仙连系在一起,但是黄鼠狼可是一个极聚智慧的小生灵!今年的新冠疲情中,武汉解封日,大白天黄鼠狼居然出来向行人和游客讨要食物,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信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老农民们,对黄鼠狼偷吃鸡,都会有一套独特的办法来预防!因为那时候的农村,农民们为了补贴家用,家家户户都养着成群的鸡鸭鹅以及猪羊狗猫等家禽家畜。
由于那时的农民家里老鼠特别的多,再加上各家的鸡,所以黄鼠狼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喜欢生活在农民房屋不远的地方!而黄鼠狼白天最喜欢的藏身之处就是:草垛里,树根杂草丛中,开山采石的大片缝中,以及大老鼠洞穴中和野兔洞穴中,还有就是生产队的仓库之中。但是这些场所都离农舍不远,在食物充足时,黄鼠狼一般是不会偷吃农民家所养的鸡的!
但是,在食物缺乏时,为了不至于挨饿,其时的黄鼠狼就会把目光投向了农民的鸡和鸡蛋等。
因此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经常听到村中人议论,某某某家的鸡,昨天晚上又被黄鼠狼咬死了好几只!这就对了,黄鼠狼并不喜欢吃鸡,要不它们把鸡咬死了,为什么不吃呢?其实黄鼠狼将鸡咬死是为了吸食它们的最爱——鸡血!鸡血对黄鼠狼的诱惑力太大太多了,所以它们吸干了一只,就会再去咬第二只,第三只,为的就是能够吸食更多的鸡血!这一点,黄鼠狼可不像野猫,猎捕到鸡鸭鹅都是连同羽毛一同吃下肚里的,所以在野猫排出的粪便中,有许多的动物羽毛。
那么在过去,黄鼠狼偷吃鸡,农民们是怎么对付的呢?
上了年纪的老农民们都知到,黄鼠狼极怕恶狗,由于农村人养狗都是靠散养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土狗从幼苗期就培养出了,见到野生动物就追着咬的习惯.如:猫,蛇,野猫和黄鼠狼。所以在那时,凡是养有土狗的人家,鸡和小家禽都是相对安全的。
相信生活在农村的人,对鹅的凶恶都是相当了解的!大白鹅那可是名不虚传的凶恶之徒!歹谁咬谁,六亲不认!连农村三恶之一的土狗都会逃之夭夭,就连人它也不放在眼里,照样扑楞着翅膀一样路狂奔地追逐着人咬,一口下去,疼痛极了,卷起裤腿一看红了一大块!据说牛的眼睛是“放大镜”见到什么都比它大,所以牛才会特别的温顺,而据说大白鹅的眼睛跟牛相反,是“缩小镜”,见到什么都比它小,所以它才会见到什么都敢咬!连人和狗都怕,更何况是一只小小的黄鼠狼呢!
农村农民的鸡舍,大多数都是建在外面的,再加上年久失修,到处都是洞穴和裂缝,这就给黄鼠狼留下了可剩之机,只有用废弃的砖头重新砌,并且内外都用水泥粉刷,加固鸡舍的门,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俗话说的好,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除了野外的老鼠,兔子为食以外,还会吃一些青蛙,小鸟,以及昆虫等,偶尔也会潜入我们农村的鸡棚偷食鸡蛋,小鸡,并且有嗜血性,不光吃还喜欢咬,因其极其狡猾,反应迅速,警觉性很高,嗅觉十分的灵敏,很难捕捉到,所以农村养鸡的对黄鼠狼这种动物可以说是恨之入骨!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防止黄鼠狼吃鸡呢?
1、养鹅
可能有的人看到养鹅这两个字就蒙蔽了,这根养鹅有什么关系呢?没错,如果我们在鸡群中养上几只鹅对于预防黄鼠狼是很有帮助的,因为鹅只要见到黄鼠狼就会立马大叫,而且不仅叫,他还会叫着一起上把黄鼠狼赶走,所以在鸡群中养上几只鹅是非常管用的。
2、养土狗
有人说土狗是黄鼠狼的天敌,虽然黄鼠狼能攀墙,狗可能追不上它,但是有总比没的好,因为黄鼠狼看见了狗是肯定会害怕的,所以可以养一只土狗,但是养土狗的话一定得拴着,不然黄鼠狼没吃着反倒把鸡给吃了这就有点划不来了,但是一般来说狗是不会吃鸡的。
3,黄鼠狼捕捉器
市面上一般都会有捕黄鼠狼的工具,比如购买一些鼠夹子在鸡笼进出的口子哪里放着,只要黄鼠狼来偷鸡肯定就会踩到夹子,没法动弹,而且夹子是没有致死的威力的,但是已经足够吓跑黄鼠狼了,除了夹子还有老鼠贴等暗器都可以尝试着使用,这样搞几次以后黄鼠狼就不敢再来了。
对付黄鼠狼的法子就这些了,基本上都是采用捕鼠器进行预防,中招几次后黄鼠狼就不敢来了
黄鼠狼就是鸡的天敌,鹰又是黄鼠狼的天敌,同时也是鸡的天敌,不可能养几只鹰在鸡圈旁吧?如果是散养鸡不好防,笼养的话还能在鸡圈周围养些狗,狗叫能吓跑它,散养鸡的话预防有难度。但黄鼠狼对老鼠很感兴趣,可以用老鼠来诱捕黄鼠狼,黄鼠狼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捕到可以放掉,只要不让它吃就行。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鸡群里面养几只大白鹅,在我们这里有个说法,黄鼠狼踩到鹅粪就会烂脚掌,如果鸡群里面有几只鹅,黄鼠狼是不敢来的。再一个鹅其实也可以防盗的,如果有陌生人来到,它们就会叫唤的。既能防黄鼠狼,还能防盗,还能吃点鲜鹅蛋,一举三得。